唐朝六次迎奉佛指舍利

简繁转换 - 简体

 
據有關史證,魏晉南北朝期間,北方戰亂頻繁,政局不穩,社會上崇佛之風
日盛。元魏二年,即公元 555年,岐州太守拓跋育開啟法門寺地宮瞻仰並供
養佛指舍利,是法門寺在歷史上第一次啟奉佛指舍利。之後隋文、煬二帝及
唐朝諸帝每隔三十年舉行一次迎奉佛指舍利的活動,尤以唐朝盛況一時,先
後有六次迎奉佛骨,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,而佛指舍利也因此聲名遠播。

公元 631年: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五年,由於岐州刺史張德亮篤信佛教,是位
虔誠的佛教徒,常至法門寺燒香拜佛,期間見寺廟破舊,故奏請太宗李世民
修葺寺廟,太宗乃下詔重修,寺院增修望雲殿覆蓋塔基之上。於修繕佛塔時
,開啟地宮並發現了佛舍利,隨後迎請在法門寺內供奉,同時也出現了「三
十年一開,開則歲谷稔而兵戈息」的說法,自此開啟了每三十年舉行一次迎
奉佛骨的盛事。

唐太宗之子唐高宗崇信佛教,不僅為玄奘法師興建大雁塔以存放佛經,並於
顯慶四年(公元 659年)重開法門寺地宮,迎佛骨舍利到東都洛陽的皇宮內
供奉,這是唐代第一次迎奉佛指舍利。又於龍朔二年(公元 662年)將之送
還回寺中。

唐代第二次迎奉佛指舍利是從武周長安四年(公元 704年)到中宗景龍二年
(公元 708年),武則天命人到法門寺迎奉佛骨舍利,先迎舍利至西京長安
崇福寺,後又迎至洛陽,置於明堂;其後中宗派人造白石靈帳入塔,供奉舍
利。

唐代第三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肅宗上元元年(公元 760年),肅宗於五月敕
令僧人法燈、中使宋合禮、京兆尹崔光至法門寺迎請佛骨入長安內道場(皇
宮)供奉。

唐代第四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德宗貞元六年(公元 790年),德宗皈依佛教
並迎奉舍利於長安,先在內道場供奉,再置京都諸寺。

唐代第五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(公元 819年),憲宗再迎請
佛指舍利入宮中,並親奉香燈供養,舍利在皇室供奉三日,後又送往長安各
佛寺供奉。其時韓愈上奏「佛骨表」,謂佛乃夷狄之人,其枯骨不得入宮中
,宜付諸水火而根絕之,帝怒而貶韓愈為潮州刺史,另敕張仲素撰「佛骨碑
」。

唐代第六次迎奉佛指舍利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(公元 873年)。這是一次聲
勢浩大、供品最多、耗資空前的迎奉,也是唐代最後一次迎奉佛指舍利。當
時從長安到法門寺一百多公里車馬晝夜不絕,長安城萬人空巷,傾城參加迎
奉儀式。皇帝親臨安福門城樓頂禮迎拜,百官庶民沿街迎候。皇帝、皇后、
皇室貴冑供奉了大量金銀、琉璃、絲織品、法物秘器等各類的珍寶財物。皇
室供奉三日後,迎送佛指舍利於京中安國寺、崇化寺展出供養,以供信眾瞻
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