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 與 不 共 之 四 加 行

简繁转换 - 简体

 

「加行」指前行或修道前必須增加的行為,是正式修行前的必要加上去之基礎。

藏傳佛教十分重視修學次第,強調道前加行的學習。「四加行」就是一門有系統及嚴整的加行修持法,作為正式修持密法的「前行」。四加行法有分顯密相共的「四共加行」法,及密教的「四不共加行」法。現分別簡略說明:

一、四共加行

四共加行就是「四種思維」之觀想修行法,是三乘共有的基礎。其主要之目的是要糾正我們不正確的知見,徹底思維,使心出離輪迴,進而堅固學佛的信心。這四種思維是:

  1. 人身難得 要生在人間並不容易,必須在前生多作布施及嚴持善業。稀有難得的人身具有八種善緣和十種福報,相反的,處在八逆境﹝八無暇﹞中的眾生就沒有閒暇和機會學佛。

  2. 放大生命無常 讓我們體認有生必有死,以及完全沒有理由期望目前所享有的事物不會轉眼成空。寧波車勸我們要利用對死的恐懼,作為修法的動機。密宗並不把宗教當成是死亡的陪襯,而是用來消除死前、死時、死後所常有的那些可怕經驗。

  3. 因果業力 依據佛教的業報理論,一個人的所造、所說或所思,都是「業」。每一個人都把他自己累積的業由一世「帶」到另一世。這種累積的業,便是造成輪迴的業因。我們必須在受盡自身的業果而不再造新業時,才能停止輪迴。

  4. 輪迴痛苦 六道中的任何一道,都充滿了苦,沒有持久的快樂。此六道分別為: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阿修羅、天。


二、四不共加行

修「四不共加行」的目的是消除無始以來的罪障,積聚福德資糧。學密行者無論修習何種密法,這四種加行法必須預先修習,然後才能進入正行之修持。

「四不共加行」包括皈依、大禮拜、獻曼達及金剛薩埵除障法。四不共加行依各派或傳承之別,會有小部分的差異,有些教派將「皈依」及「大禮拜」合二為一,另外加入上師相應法,但一般是指︰

  1. 四皈依法 以皈依上師、佛、法、僧來堅定對金剛上師和三寶的信心。

  2. 大禮拜法 以身、口、意,五體投地式拜佛來防止我慢、消除業障。

  3. 供養曼達法 觀想將自己一切的財富和最珍貴的東西來供養上師與諸佛菩薩,以消除行者的貪念,藉此真誠的供養心來積聚福德資糧。

  4. 金剛心菩薩法 修持金剛薩埵法,持誦金剛薩埵百字明,以消除累世之業障。

四不共加行的每一加行通常必須要圓滿十萬次。

有學密人以為祇有初基的行者才需要修持「四加行」。事實上,黃教始祖宗喀巴大師亦曾勤修「供養曼達」及「大禮拜」法。由於過度勇猛精進,大師修供養曼達法時,以致指尖破裂,手腕磨損;另外修大禮拜法時,在石板上留下手腳凹痕。在西藏,至今仍能朝拜大師在洞中禮佛後,石面被磨至清楚看見祖師身形之聖蹟。由此觀之,可知道前行基礎的重要性。